蘑菇吃瓜料每日爆料:绿化带里的“毒王”正在疯狂生长 最近,杭州的绿化带成了蘑菇的“天堂”。星洲街、萧山飞虹路地铁站附近,甚至瑶妈路过的地方,都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白色小蘑菇,像葡萄串一样从绿色海绵网格里钻出来,让人既震惊又好奇。这些蘑菇的出现,不仅引发了网友的热议,也让专家敲响了警钟。原来,夏天至晚秋正是蘑菇季,雨水和温湿度条件都非常适宜菌类生长,因此在绿化带看到成片的蘑菇并不奇怪。但千万别被它们的外表迷惑,这些看似清纯的蘑菇,可能隐藏着剧毒。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赵琪指出,这些绿化带里的蘑菇中,有一种被称为“蘑界杀手”的大青褶伞。这种蘑菇伞盖般,白色,看起来无害,但实际上含有胃肠炎型毒素,能够造成严重的胃肠道中毒反应,包括频繁地上吐下泻。大青褶伞在浙江比较常见,从体型上看,成熟的大青褶伞中等大小至大型,菌盖被褐色鳞片,菌褶成熟后铅绿色,菌柄上部具一类似戒指的菌环。每年6-10月,大规模出现。平时在草坪、菜地、锯末堆,甚至垃圾堆旁,都常常能看到这个“蘑界杀手”的身影。 除了大青褶伞,另一种常见的毒蘑菇是小鬼伞。这种蘑菇细密如葡萄串,同样为非食用菌。小鬼伞的毒性虽然不如大青褶伞那么强烈,但同样不能随意采摘或食用。小鬼伞广泛分布于城市草地上,工人们平时剪过的草在地上堆一阵子,太阳一晒就加热了,在湿热环境下捂一捂腐烂后,就是菌丝生长的理想基质。 毒蘑菇中毒事件进入高发期,误采误食野生蘑菇引发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。其中,致命鹅膏(白毒伞)是广东毒菇中毒的头号杀手。致命鹅膏头上带帽(菌盖)腰间系裙(菌环)脚上穿靴(菌托),一个约50克的白毒伞所含毒素的量足以毒死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。此外,格纹鹅膏也是鹅膏属真菌的一种,其菌盖直径在4~10厘米之间,初期近半球形,后扁平至平展,颜色为浅灰色、褐灰色至浅褐色,中部颜色较深,具有辐射状隐生纤丝花纹。看到也千万不要采食! 毒蘑菇毒性非常强,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。大部分误食后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,视力模糊,以及精神亢奋、精神抑制、精神错乱、幻觉等精神症状,严重的可出现溶血、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。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,且中毒症状严重,发病急,死亡率高。因此,预防毒蘑菇中毒的关键在于不采摘、不购买、不食用野生蘑菇。外出郊游期间,无论是山上还是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,都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去采摘。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来源不明的蘑菇,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,也不能放松警惕,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,不要偏听偏信、轻易买来食用。家庭慎食野生蘑菇,集体聚餐、餐饮服务、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,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。 想要食用蘑菇,最安全的方式是食用人工栽培的蘑菇,或到具有野生菌经营、加工资质的餐厅食用野生菌。人工栽培的蘑菇经过严格的检测和培养,可以确保其安全性。而具有野生菌经营、加工资质的餐厅,会对野生菌进行专业的处理和烹饪,降低中毒的风险。千万不要因为好奇或追求新鲜感,而冒险采摘或食用路边的野生蘑菇。 杭州绿化带里的蘑菇疯狂生长,提醒我们毒蘑菇中毒事件进入高发期。误食毒蘑菇后,会出现严重的胃肠道或精神症状,甚至导致死亡。因此,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一定要提高警惕,不采摘、不购买、不食用野生蘑菇。保护自己,就是保护生命。 “蘑界杀手”大青褶伞:外表清纯,毒性致命
小鬼伞:细密如葡萄串,同样不可食用
误食毒蘑菇的危害:致命鹅膏,90%死亡
毒蘑菇中毒的预防:不采摘、不购买、不食用
食用蘑菇的正确方式:人工栽培或具有资质的餐厅